上海(之二)

因为离开了三个月,回来的时候,每个人都问我,在上海呆几天?
他们已经忘了我,总是以上海做大本营的。
谁也不会去太多记住谁,在这个人来人往的年代。
我想我是见证了上海那过去的6年的。这6年让上海从一个青涩的19岁小姑娘,到了一个得考虑前途的25岁分水岭上,明后年的世博会,她或许就把自己给嫁了。
而我们这一批人,就像嬉戏于少年情事之间,一下子已经变老了。
老了就容易变得沉默,开始忘记细节,只愿意在熟悉的地方活动。即使像我这样跑着跳着的龙套,也会在转台的时候慢慢变老。
龙套角色的好处在于可以参加很多场大戏,坏处在于容易被人遗忘。
然后开始连舞台本身也遗忘起来了,我在这里演过吗?那些长年的票友,面目开始模糊。
在深秋回到这个城市是应景的,叶子卷走了残存的光阴,灰色的建筑物事代表着沧桑与沉默,只有装了电动马达的骁勇单车是上海动力的标志性象征。外国人越来越多,但要冲淡上海的本土气息还尚待时日。只有一两个老朋友,可以借个火点烟。
加起来,我们生活过多少个不同的时空啊。时至今日。一地一时,一景一人,这些排列组合变化出来的,让我们的6年,乘以4倍。
我还在这个阁楼里,敲着字,身边排列的还是刚刚整理好的东西。而此刻,你在另一个房间里,仍然如过客,在为一张离程的船票奋斗,身边是随时要运走的物件。
我还是生活在这2008的光阴里,大学的十年后。

返去故乡

上海已然给我一种故园之感,我想这就是我给这座城市所加的最高荣誉了。
这三个月的行程,让我习惯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打量每一个城市。那么上海呢,她的现代化步伐里还夹杂着乡土的气息,甚至有一些可爱之处。这是一座宜居却显得有些散乱的城市。
然而上海仿佛有一些旧了,或许是我太过熟悉她的痕迹,或者看到熟悉的场景便觉得当时那些个人记忆已经相当久远。在这座城市里生生灭灭,起伏沉浮,我们都如草芥,但也有根在地里与呼吸对应。
在起风的夜晚回家,街上已经零落。人在寒冷的时候容易想到自己,看着卷成一团的夜色,就如自己孤独坚持的前途一样,不可捉摸。

美国最后一夜

i-voted2.jpg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奔走,一个疯狂的计划,一个最终走完了的过程。就像在弗吉尼亚看到的这枚小标签一样:I voted.  And  we did it.
三个月来的日日夜夜,这逼仄公寓的霉味空气,窗外美好的华盛顿阳光和红叶,门口免费的热茶,“食堂”中餐馆热情的福建夫妇,办公室厨房里的小食物,深如战壕的地铁,Van Ness, Farragut North,Union Station这些地名,很快就远去了,冰冻在上一世纪。
我乐观地认为我会有和他们重逢的机会,却知道再无可能这8个人一起,在川菜馆辣出眼泪。时间让人学会洒脱,万物有时,光阴有果。
这些年轻人有他们美好的前程和光阴,他们已经跃马上路,开弓没有回头箭。而我也将继续自己的路,一切就像这光影下的手,斑驳不明。

美国大选直播中

第一次用twitter做现场报道,用AT&T的手机给学生记者打电话了解现场最新情况,然后发到twitter上,这在中国可能没有人用这个方式来报道美国大选吧。
这种报道方式就是让人心神不宁。一方面是新闻随时发生。另一方面,因为同一个公司打电话免费,发短信还要收费。唯一一个不用AT&T的是犹他学生,他老发短信发到我心疼,连收短信都要1毛5美金一条。
直播将持续24小时。大家可以看http://twitter.com/stu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