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就是答案

那天从Bungalow A座出来的时候,好像感觉一个时代的结束。走在夜晚有点光亮的汕大校道,尽管鞋子和路面摩擦的质感都相当熟悉,但路灯却仿佛有了不同的意味。
有点伤怀,又有些许的轻松。这四年如同一页,却没有那么容易翻过,就像空气里粘稠的感觉。
今天看着无数的学士帽在校园里游荡,拍照,也去参观了最现代的新图书馆。我和这些毕业的学生一样,四年来一直看着围墙的漫画,直到毕业这一天,围墙打开了,图书馆建起来了,我们也都要走了。
这里的一套组织逻辑,独特的多元文化,很难为他人所知。我身上的模糊标签,和飘忽不定的行踪,也不足为外人道。回归是一种重新确认,也是重新嵌入。
只是,要在七年前毕业的时候,去同一家媒体;要在去年离开北京的时候,回归北京。历史的轮回让人更加难以看清下一个圈。
是为一篇告别的序言。

六七月之间

这些天没有看见任何预示,对一切的进展全不了然。
大概随着夏季的深入,一切会水落石出。
这些天,回头检视这些年走过的路,住过的地方,甚至睡过的床,繁复得让人不敢相信。但这就是最近6年里,两个大脑的选择和一往无前的行动力。
这个事业还没有终结,继续前进吧。

妈屿岛

妈屿岛是在汕头出海口半小时船程的一个0.2平方公里的小岛。1985年,父亲带着6岁的我,去参加他们海南东方农场场友的聚会。那是我童年时不多的离开潮州的旅行,哪怕其实距离潮州只有40多公里。唯一的记忆是在海里游泳,后来耳朵进水还有点发炎了,还记得有一个非常80年代的招待所,而饭后老干部们和年轻姑娘跳起了舞。
在那10年之后,汕头海湾大桥建成,从空中经过妈屿岛,妈屿岛也成为了大桥的一个桥墩。这虽然方便了岛与大陆的交通,却极大破坏了妈屿岛的独立性,以及其神秘秀丽的景观。事实上,尽管我无数次地经过海湾大桥往返深汕,却再也没有造访24年前去过的这座小岛。
妈屿的命名是因为岛上有两座妈祖庙,前一座建于宋朝,后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什么同一个岛有两个妈祖庙?有一个传说是,老庙的香炉不知何故,一连三次滚落山坡,引起人们的猜测,大概是妈祖住得久了,想搬新居。于是,在香炉落地处,又建起一座新庙。岛上便有新旧两座妈祖“天后宫”。
妈屿岛上的人流,一类是香客,一类是原住民。原住民很多也依靠着妈祖庙的客流做点生意,另一部分则捕鱼为生。我拍了一组黑白照片,给这个多年后重逢的地方。

观音像,新加坡华侨捐建

岛上居民养鸭


杂货店

老屋和新房子相对

码头,渔船










河南来的军车,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