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 Tottenham Court Road

img_2775
今天去学校集中,发现学院有数百学生之多。
中午和年龄都比我小的中国同学一起步行去了罗素广场附近的一个旧书店,回来后到SOAS学院吃了个中饭。老舍当年就在这里读书。
下午见了在伦敦PWC工作的K.S君,她85年生,已在伦敦谋有一席之地,是幸运儿。不过也在考虑以后是回国还是去马来西亚追随男友的问题。生活总是一杯热茶,或是一杯咖啡的选择。
明天就要动身回国的凌诚君送我电饭煲、炒锅等物什,还贴心地送上一辆超市采购车。和他在UCL附近的大教堂下初次见面便作别。他刚毕业,而我刚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今天开始煎熬于选课系统与阅读书目之中。

Day 5: 开学报到

img_2661
我的多国同学们 
Sept 28 阴
今天是一大早就去Borough的警察局登记,这也是第一次去泰晤士河南岸。6点多出门,到了那边近8点了。幸亏去得早,再加上有人大兼UCL双料校友小宋的帮忙,我又加塞到前面,所以很快就办完了。其实也就是拿一张纸,但要有这张纸才能去银行激活我的账户,以及其他各种用途。
办完之后就去了中国银行,幸亏碰到一个好点的店员,所以才算激活了账户,但是还没有拿到卡,据说还要一周。然后密码还要寄到我的地址,真的遥遥无期。
中午12点到了学院报到,人很多,黑压压的。外国人多,中国人也多。感觉没有什么意愿要和外国人聊天。中国人也一般。反正没太多集体感,要看接下来怎么样。
每天有太多的信息涌进来,有太多的介绍材料要看。今天又从学院抱回一大叠。然后还要去研究网络时代的学习,就是几乎所有学习相关的东西都要在网上进行,要研究学校的内部网怎么样,图书馆怎么用,就连我这个会做一点网站的男生都觉得眼花了。
中午第一次去UCL的食堂吃饭,吃了一个意面,还可以吧。这已经是到英国以来我第一次在外面吃的还算正经的第一餐饭了。
后来又去图书馆呆了一下,发现了一个有点不平等的事情:图书馆里居然只有女厕和残疾人厕所,没有男厕……。后来一个馆员说残疾人厕所那个其实大家都可以用的……
接下来就一路拍照片回来了,走到Mornington Crescent去坐便宜的地铁。回家后又去专卖冰冻食品的Iceland买了一堆东西,才花了8镑多。
晚上又被Lynn请去吃饭,我也带了点东西过去。
回来之后又觉得很困,每天到了8点左右就困了。可能是起太早了,也可能是时差没有倒够?
结果睡到了第二天早上8点,是我到英国以来睡得最晚的一次。

Day 4: 晃荡的一天

img_27191
9.27  sunny
今天是周日,本来想继续去朋友家拿东西的,但没有约上,就晃荡了一天。
早上照例6点多起身,是家务时间,铺了床洗了衣服,串串门。因为不能上网,又去Camden Town的Burger King吃中饭和上网。Burger King的收银居然都是华人小女孩。在那里上了半天网,便想试试走路去学校。因为我住的地方East Finchley在北三区,学校是在一区,通常地铁要坐到Euston站下来。但如果少坐一站,便是在二区的Morning Crescent,票价可以便宜一半。我便试着从Mornington Crescent走到学校去,结果走了15分钟,觉得还能接受。
沿路进了著名的Waterstone书店看了看,有一些书半价,一些书特价99便士。我看中了两本足球书,一本是根据伦敦的地理讲在那些地方发生的足球故事的,一本是我最喜欢的球星Le Tissier的自传,但都没舍得买,看看有没有地方买更便宜的,或者以后去书店蹭书看算了。
一路经过了两个漂亮的教堂,来到我们公共政策学院所在的Tavistock广场,旁边还有一个Gordon广场,没想到这两个在伦敦市中心的广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水泥地广场,而是花花草草的很野生状态的广场。我们的学院就在旁边的一幢小楼里,叫Rubin Building。不过今天休息。
于是又围着学校转了一圈,除了图书馆那个主建筑之外,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散落在附近各幢建筑里,不过还是挺安静并富有人文气息的。
在图书馆里,最有意思的是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n)的遗体。他是18-19世纪之交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提出了“功利主义”,也是UCL的精神之父。据说他的遗体在处理时头部被毁容,所以做了一个假的头颅,而真正的头颅藏在地下。又据说附近UCL的死敌KCL(伦敦国王学院)的学生曾经把头颅偷出来当球踢,换来的结果是UCL学生偷走了KCL的标志“狮子雷吉”。
后来因为太晚回家,超市都关门了,惨淡地做了一锅紫菜腐竹皮汤,味道略有点怪。

Day 3: Everyday is an adventure

ucl1
ucl2
UCL门口
9月26日 晴
每天都像一场新冒险,在每一次出门之前都不知道今天要去的地方什么样,会碰到什么人样的人。
睡了一个觉,在早上6点多醒来,我觉得时差已经完全倒过来了。于是精神百倍地把行李unpack,归类摆放,房间也显得整洁很多了,整理完的时候,电脑里达明一派《为人民服务演唱会》的歌正好差不多放完了。
今天计划出门去我老乡兼同学徐风那里拿他帮我从朋友处先取回的锅碗瓢盆。于是按指示来到Camden Town地铁站下车,那里是著名的朋克区,果然光怪陆离。街上奇装异服的人俯拾皆是,还在各个能想到想不到的部位上穿刺戴上各种环。
一出站我就迷路了,伦敦的路牌其实不够显眼,路名没有专门的牌子,却挂在最开始的那幢房子上,而且绝无东南西北方向之标识。偏偏我这位在山东大学毕业的老乡和我指示一路向北,我便估摸着方向一路走,结果还是走错了。直到他除了接我。
UCL在这个地方有三四个宿舍组成一个片区,中国人当然很多了。徐风的宿舍是独立的单间,房间里有可以洗漱的水盆,厕所和厨房却是合用的。每周收费94镑包一切水电网络。
闲聊没多久,我说到我缺一个微波炉。他就说网上有中国学生正在甩卖二手的。上网查到一家,开价20镑,我电话过去,他说他马上要搬家出门,要我一个小时内到,我便杀价到10镑,只是那个地方及其远,在伦敦很西部的地方,比著名的诺丁山还再过去四五站地铁。不过既然讲好了,我就只能杀过去。
回到Camden Town地铁站,那里周末的下午都只出不进,可能在搞装修,只能步行10分钟去下一个站。在路上,我买了一个叫Lebara的电话卡,这卡都是印巴人在卖的,同网络之间免费,打回中国4便士一分钟。不过刚买下来就听人说下个月起他们资费要调整了,不过还是先用着再说。
我就坐着漫长的地铁一直去到伦敦西部,刚开始的几站,在牛津街、邦德街等,体验到和上海一样的拥挤,不过后来就好了。到了终点站North Acton,一出站就感觉空气更好了。卖家杜同学的公寓就在地铁口,挺新的,在这里便宜,每月1000镑可以有2个大房间。
杜同学居然是广州人,之前从中山大学毕业的,在帝国理工读自费的计算机博士。他正要搬家去另一个地方住。那个微波炉的底盘好像不太会转,不过挺新的,所以我还是买了,他本来还要推销一个电视9镑给我,不过我看那个电视连DVD都看不了,就作罢。因为在英国要看电视,除了有电视机之外,还要买一个license,一年要100多镑。
微波炉很重,我们勉强用纸袋和大垃圾袋包了一下。我就抱着去地铁了。因为太重了,我就直接奔我宿舍去了,中间要转线,出站后要走10分钟。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我还没吃饭,所以颇痛苦。于是急电C先生来帮助。他帮我抬到家里,又马上用这微波炉蒸了两个马铃薯给我吃,还做了一个番茄蛋汤。在小捏和其乐到英国来之前,感觉我都可以到他们夫妇家搭伙了。
不过我又马上杀回Camden Town去取那些锅碗瓢盆,临行前我明智地借了Lynn一个小行李箱。结果刚刚好,放得下所有的东西。
又去Argos超市买被子枕头,Argos虽说是超市,但是只有一个小门面,所有人都站在前面翻厚厚的大目录,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便记下来,然后去交钱,再由工作人员从库房帮你提货。因为大家都说它家的被子便宜,我就也去买了。买了一对枕头,一床13.5 tog的被子(这个不知是什么量度,最厚的是15 tog)还有三件套。总共花了二十几镑。
旁边还有一个叫99P的超市,是印巴人快的,类似中国的2元店和5元店。就是所有东西都99便士。不过东西多很多,连吃的都有,比如大橙汁也是99P。
最后回到徐风宿舍去包装,在那里又和其他六个中国学生吃了顿晚饭。我这两天基本属于蹭饭的状态。他们这些年轻的孩子,住在单人宿舍的,和我们这些家庭的生活状态就很不同。所以经常会集体做做饭,串门来去。虽然我外表看起来还甚至曾被误认是本科新生,但每次最后亮出是孩子他爹的身份,还是经常会让人大吃一惊的。
回来之后又太困了,倒在床上睡着了。到了半夜两点冻醒了,于是起来开暖气,房间里的暖气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不用像北京那样像蒸笼一样。又拿了新被子枕头出来睡,终于可以告别靠批衣服和用衣服做枕头睡觉的日子了。

Day 2: A Day of Discovery

9月25日 晴
昨天晚上忙完,已经是北京时间早上6点,伦敦时间晚上11点。我感觉很困,就睡觉了。没有枕头被子,都用衣服代替。早上7点多一觉醒来,感觉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样也算轻易地摆脱了时差。
起来之后时间就挺紧张了,因为今天是周五,是一周最后一个工作日,很多事要赶在这天办。我被分到的宿舍是一房一厅,但格局有些怪,客厅连着一个开放式的厨房,面积无比巨大,房间却显得有些小,连一张双人床都摆得不妥贴。于是我便去考察靠近草坪那边的副楼,看看房间条件怎么样。
副楼就6户,2户在楼上是两房的,4户楼下是一房的。看了朝南的西边那间,一个长头发,流浪诗人状的哥们给我开的门,他叫Timothy,旁边有一位很像Michael Jackson刚出道时一般皮肤微黑的小哥们可能是他的朋友。看了之后,我决定要换房,马上打电话申请到了一楼朝南靠东的那间,有落地窗对着草坪。
于是要回到学校那边去换钥匙。我便动身出发了。天气很好,非常蓝,让附近的富人住宅区都变得非常漂亮。不过我一路匆匆,先换到了钥匙。然后又带着些神圣感往学校走去,准备去亲眼看看UCL标志性的图书馆大建筑。
走了10分钟就来到UCL正门门口,那著名的图书馆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也相当宏伟。在伦敦市中心能有这样的地块,气势已经几乎算排第一了,而著名的LSE其实只有一栋楼。UCL还有不少建筑,如医学院和我们公共政策学院等,分散在周围,另外还有伦敦唯一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也属于UCL。
今天是学校Orientation的最后一天,所以学生会还是在图书馆门前搭了帐篷做服务指南。于是我很快便进到图书馆里去做入学注册了。入学注册也挺简单,交上材料,工作人员电脑操作几下就好了,然后就去照相,拿学生ID,再去拿属于自己的电子帐号和密码。最后又去逛了图书馆内部,熟悉各种流程。
时隔11年,重新入学,还是挺兴奋的。我一直觉得入学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之一,因为可以认识很多新的人,接触新环境,从小我都这样觉得。现在在30岁之时到世界性的大学再次入学,依旧觉得新鲜。
UCL大部分都是国际学生,这一天我就碰到了德国、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学生,还有更多的型男型女在身边走来走去。
由于宿舍暂时还不能上网,我还是像趁在学校的时候使用一下无线网络,结果就开始折腾上网,安装了半天终于爬上去了。和小捏聊了半小时,贴了第一天的日志。一下子就接近下午两点了,而我还没有吃饭。
由于想去中国银行激活我在国内开办好的伦敦帐户,我便往地铁方向走去。路上在Tesco Express超市买了一点东西吃。来伦敦之后,有点回到去年初到美国的状态,就是很不舍得花钱吃饭。总觉得正经坐下来吃一顿饭太费事或者太贵,需要研究那么多的菜名,需要给小费,这都是令我头疼的事。所以往往都是用快餐解决问题,而且还专挑那些搞活动的。比如中午我就买了一个三明治、一袋薯片以及一小瓶苹果汁,这三样东西合起来活动价两块英镑。
在地铁上开始吃东西,英国的地铁貌似不禁止吃喝,我看到很多人也都在吃或喝。然后我来到位于唐人街的中国银行。唐人街没怎么逛,看起来不大不小,不过比美国的干净。挂了很多红灯笼。那一带是比较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中国银行虽然到了英国,还是沿袭了国内的老大作风,结果他们以我没有去警察局报到,因之没有地址证明,不让我激活账户。
去警察局报到注册这事,说起来有点歧视的色彩。就是英国规定伊朗、朝鲜、古巴等类似41个国家的居民到英国长住时,7天之内必须到警察局报到。中国也恭列其中。而且报到只在泰晤士河南岸一个叫Borough的地铁站附近,所以这些天从早上8点起那里都排大队,全伦敦的这41个国家的学生都要去那里注册,而且下午不办公。我今天当然办不了。
所以我便算是到中国银行白跑一趟,由于心疼地铁费,我还和他们理论了一番。伦敦的交通挺贵的,一程地铁即使刷oyster卡,只是几个站下来也要2镑多。
于是黯然回府,要回宿舍收拾换宿舍。搬完宿舍之后,下午四点多,我便到周围考察地形。留心有没有大超市,有没有可能适合李其乐读书的学校或幼儿园。天气实在好得不得了,这样的天气不知在伦敦有多少。天蓝得要融化了。不过因为我太累了,连相机都不想带了。
我先从我所在的Fortis Green出来,到了High Road一直往北走,两边有不少小店,生活设施都算齐全。后来走到了一个社区图书馆,发现那里的藏书还不少,普通人都可以进去。还有专门一个儿童图书室,每周三下午还有讲故事。那里还能免费上网,不过去的时候已经下班了。再往北走,是一个Martin儿童学校,有着比中超联赛还优秀的足球草坪,可惜外人不能进去踢。由于下班了,所以咨询要等到周一了。
再往北是一个绿化很好的专业墓地,连各种墓碑的式样都摆在路边供有需要的人选择购买。我便折返了。已经是下午5点多的时候,肚子又开始饿了,我便到了肯德基,继续挑搞活动的东西吃。吃了一个墨西哥卷,小型的;一杯可乐,两截玉米,这三样东西分别都是99便士。
在那里我问到了我们家最近的一个大超市Sainsbury所在。是从我家出来,往另一个方向走15分钟。我便沿回家的方向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两家中餐馆,还有一家中药店。中药店还有女医师按摩项目,我看了挂牌价,15分钟17镑,半小时28镑,供国内的朋友幸福地参考一下。
此外又发现一个很漂亮的大教堂,一个大型酒窖,一个儿童书店,这些都需要再考察。在去Sainsbury的路上,我又碰到了Timothy和他的年轻版MJ伙伴,他们正结伴从超市出来。我突然意识到我很可能是和一对Same-Sex的伴侣做邻居了。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确认,但我能感觉出来。但是,他们房间的小型婴儿床是留给谁呢?收养的孩子吗?
这家Sainsbury不大不小,但已经很够生活之需了。我买了8样小东西共7镑。吃的东西总体不算太贵。一升牛奶也只需要80便士。不过,还是不能折算成人民币,不然想到吃一把青菜都10几块,你就什么都买不了。
回来之后,记着要去Lynn的家里去串门,她同样是邻居,而且是我同班同学,就住在我斜对门。Lynn是广州的公务员,拿到了英国领馆颁发的志奋领奖学金,非常优秀,雅思三门单科9分(总分8.5),真令我汗颜。而且更传奇的是,虽然她在临出发前检查出怀孕了,但她老公C先生坚决支持她不错过这个学习机会,毅然辞职和她一起来到英国照顾她。
今天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们。很巧,大家都是79年出生的广东人,而且我和C先生都是金牛座。他们夫妇也是昨天刚到,同样到处采购,大家不免交换了不少生活信息。他们已经买了被子枕头,而且也坐公车去附近的Tesco采购了当晚的菜。能干的C先生很快地做出了两菜一汤,有蘑菇汤、炒菠菜、芦笋炒肉,三个人幸福地吃了在英国的第一顿中餐,味道很好。令人汗颜的是,他们很快就饱了,又鼓励我继续战斗。结果我把差不多两个人分量的饭和所有菜都消灭了,准备第二天可以抵挡住两餐饥饿。
这接下来一年,我和小捏其乐就要和Lynn和C先生这一家做邻居生活在一起了。而楼上是一个马来西亚家庭,丈夫先读了硕士毕业了,他们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又刚在一个月前添了一个儿子。而马上,又轮到刚生育完的妻子要在UCL读一个硕士了,只是他们说得在两周内得搬走,不知什么原因不能继续住下去。
看着家里,还是百废待兴。都没有力气把刚搬过来的东西整理归类了。

The Journey to London

9月24日早上5点半,准时起床。这一天我整整30岁5个月。终于要动身奔向伦敦。
坐的是瑞士航空的飞机,经苏黎世飞往伦敦。这是我的奖学金提供方世界银行订的。我对在苏黎世的停留颇感兴趣,可惜转机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还不知会不会发生延误。
这一次的长途飞行甚至比上次的美国大选报道之行有更多的新鲜感。因为这次是单独行动,而且一切未知。美国则有很多前期的安排,在当地也有接待。我找到一点11年前从汕头去北京读书的感觉,那个时候,北京同样代表了一个广阔而未知的世界。
拉了一个大箱子,还有一个小箱子准备上飞机的,随身还背了一个电脑包。由于我手头的票并不是学生票,而是普通经济舱,这意味着我只能有20公斤的托运行李额,以及8公斤的上机额,不含电脑。
家里没有秤,只是用手提感觉了一下。当然也带着要去碰运气的成分,因为碰到好的办事人员,多几公斤还是可以混过去的。
和小捏在6点半动身,告别了丁香园这居住了10个月的地方。算起来,它还是漂泊的我在2006年2月离开上海去广州之后,住得最长的一个地方了。
出租车走到浦东却碰到堵车,前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故,幸好20分钟以后终于爬过了拥堵区,顺利到达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到C柜台托运行李。那个大的行李箱居然有27公斤,但是办票的那个小姐没有说话,我也就不出声,顺利地过了。可是要拉上飞机的那个小行李箱,一称之下却有12公斤,被要求清理。我便把一部分东西转移到电脑背包里。但还有10公斤,不过我宣称里面有一个相机包,所以被放行了。但被告知,在登机的时候,还会有专人再检查。
和小捏在海关入口拥抱告别。再过20多天我们会在伦敦重逢。细心的她继续留在机场,等我的消息,怕我在里面又被查出行李超重。
一切看起来还算顺利。不过飞机有点延误,原定9点10分的起飞,到9点钟才登机。登机的时候,果真有一男一女两个上海工作人员在旁边查行李。前面已有一个看起来像浙江温州一带的妇女被拦下,她随身带了好几件,大概有24公斤,要被罚超重280欧元,大概3000多人民币。我也被叫去称小行李箱的重量和背包的重量。幸好我之前又重新把背包里的东西放回行李箱,所以虽然称出来12公斤,但因为我的相机包有3公斤,所以过关了。我的背包还有9公斤,怎么办呢?眼看就要被罚款,幸亏我把一大一小两个笔记本电脑拿出来之后,那男的工作人员掂量了我的背包剩余的重量,终于有惊无险地放行了。
飞机起飞的时候,延误到北京时间早上10点,这让我一路都在担心在苏黎世的转机。预测的到达时间是当地时间16:30,而我到伦敦的飞机是17:05起飞,看起来很可能会误了。
刚飞了几分钟,就飞出了上海的阴雨区,晴空万里,往北京的方向飞去。这次并没有飞北极路线,而是到了北京之后转向,一路向西,从山西、陕西、甘肃过新疆。这导致飞了5个小时还没出中国(整个行程是12小时30分钟)。
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瑞士的工程师,他受公司委派到苏州开工厂,是做石油化工的,他说今年底到明年还会来多次,甚至可能会被派驻上海或苏州6个月。他40多岁的样子,络腮胡子。不过阅读却需要戴老花眼镜。他说他没有孩子。父辈是从美国俄勒冈州迁到瑞士的,居住在苏黎世旁边20分钟车程的地方,那里到德国也只要半小时。
一上飞机两个小时内基本就是先吃了一顿饭,有咖喱鸡米饭,味道尚可。飞机上有一些看起来较有钱的上海人到欧洲出游,在看西班牙旅游指南,也有一个小女孩。而外国人更是习惯带着婴儿到处飞。我看瑞士航空的杂志上还有一张照片,一个婴儿旅客在它的票被订下的时候还没有出生!
这次的飞机是空客340,感觉不是很宽,但也还可以。每个人有一个小电视,可以看电影、玩游戏等。大概只有20来部电影,仅有的两部中国电影,一部是《疯狂的赛车》,一部是香港的《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前一部我看过了,后一部我在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时就看到它获了几项提名,但没有得奖,所以便颇有兴趣看了。电影拍了深水埗妓女和无证大陆外来媳妇的生活,表现力度和手法都不错,到最后还被感动得流了点泪,实在是很难得。
游戏基本比较弱智,只有一个《百万富翁》可以一玩。就是那个电视游戏的翻版,出题让你回答,都是英文的,对增强自己的知识挺有帮助。可惜我最多都只能连续答对8道,得8000块,不能挑战更高。
飞过了新疆之后,开始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100多年前被沙俄割出去的几个湖非常蓝,非常漂亮。然后再在哈萨克斯坦中部飞,飞过了和乌兹别克交界的咸海,又沿着里海的北部轮廓飞过,再平行于高加索山脉飞向黑海。过了这里,就算进入欧洲了。里海是浅蓝色的,感觉很大。
这条线路基本上是当年的丝绸之路,从这条路线去欧洲,感觉还是相当奇妙的。更何况我一直对西域颇感兴趣。从飞机上看,西域基本上是褐色的群山。不知下面具体是怎么样的。
飞机上其实还能打电话,那个电视遥控器的反面就是一个电话。旁边有一个信用卡槽,要打的话,要先用信用卡刷一下。不过收费高昂,每30秒5.5美金,最低消费11美金。我想,如果是谁接到我从万米高空打来的电话也会大吃一惊吧。
在整个9030公里的行程里,我基本上都是经历着各地的下午。飞机往西飞,在消耗时间的同时又在往前一个时区去找回它刚用掉的时间。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体验,时间几乎是静止在下午的两三点之间,刺眼的阳光一直打在窗舷。
接下来,又经过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办过雅尔塔会议的克里木半岛。在黑海的边缘经过,从基辅的南边飞过,再从乌克兰的西部进入斯洛伐克与波兰、匈牙利三国交界的地方。难熬的旅途很快要过去了。坐长途飞机,其实也是熬一个极点,这个极点一般出现在黄金分割线附近。
接下来,从斯洛伐克进入奥地利,再直接降落到苏黎世。飞机降落的时刻是当地时间16:40分,上海已经是晚上10点40分了。其乐和小捏应该都睡了。
幸好我飞往伦敦的飞机推迟到17点20分,我得以冲向摆渡列车然后到另一个航站楼登机。登机之前还被严格检查了随身各种电子设备,全部拿出来重新扫描一遍。
由于冲得太急,都没能好好看瑞士。连机场的商店都没法去看一下。第一感觉瑞士有点像云南,有山,地又很平,很多绿化,空气清新。
这次坐的是空客320,比较小,是我从汕头到上海常坐的。从苏黎世到伦敦的飞机时间,也和汕头到上海一样是1小时20分钟。居然被又一次安排到28A这个座位,和上一班飞机一样。飞机掠过法国东北部的阿尔萨斯地区,就是当年德国占领,都德讲最后一课的地方,也是出产著名白葡萄酒的地方,然后飞往伦敦。
飞机满座,除了两三个中国人,其他都是很欧洲化的氛围了。旁边坐了一个牛津的学生,和同学开了一家做“Eye Tracking”的市场营销科技公司,那种创业的感觉像新的一个facebook公司。
在谈话间,伦敦就到了,是一个庞大的城市。它用好天气迎接我。过海关也很顺利,本来我要被叫到一个看起来有点难搞的胡须男那里问话。但胡须男突然摆手说等一下,于是我被安排到一个慈祥的白发老头那里。他只问我读什么专业,我说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他说Sounds Good。 然后就让我注意7天内要去警察局报告,就放行了。大家传说中的健康证或者X光也没有被检查。
我又拿到了我本来就有点破损的大行李箱。它终于也从上海千山万水的被运过来了。因为它有四个小轮子,适合推而不是拉,我一路辛苦地推着它往地铁去。从机场到我的宿舍要坐漫长的29站,而且要换一次线,没有电梯,要抬上几段楼梯。加上我还要去学校附近取钥匙,所以还要多出站一次。幸亏我的同学兼小老乡徐风到中段的地铁站来帮我,并送我到宿舍。这样,在晚上10点的时候,我终于坐到自己的宿舍里。关于宿舍更具体的情况,另文再叙。
我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是纽约和香港的结合体。它的拥挤,繁华像纽约,而细节处像香港。其实应该是香港像英国,只是我对香港太熟了,才这么先入为主。白天再继续说我对伦敦的印象吧。

临行前

出国之前,要解决的事很多。不少陈年旧账都勾起来,比如一堆睡眠银行卡的清理,办得过多的信用卡的取舍,电话套餐的转换。每一项都可能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更何况还有房子、换钱、办新的卡,一切好像重新做一个打包,30岁前的生活就像一张揉起来的纸,该放在哪里,等明年回来的我,如何重新去展开,如何重新去查看?

考车记

9月7日这天我拿到了人生中一张不一般的证件——驾驶证。我觉得它不一般是因为我以前通过考试拿到的无数证件一般都是智力成果,唯一一个是体力技能占主要,可以作为我摆脱单调形象的一个小步伐纪念之。
整个学车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早在2008年6月,在小捏的带动下,我们都在北京东方时尚驾校报名。当时我们还住在奥运前的北京。虽然知道奥运会开幕时我们差不多要离开北京了,但还是想趁两三个月空闲把车学了。我是在6月24日开始的,交规考了100分。然后每天紧凑约车,后来很快也顺利通过了桩考和内路考试。就在要一鼓作气把外路也拿下的时候,我因为要准备去美国的事,不得不离开北京,这一耽搁就是半年多。
东方时尚是我见过的最叹为观止的驾校。它像一个人民公社一般有上万人的规模,每天同时在校的学员保守估计得有六七千人,再加上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等。它采用电脑和电话的约车系统,像学生选课一样,教练不固定,这样杜绝送礼和红包等情况。当然也有一些不好,有时教练员变化有点快。不过整个系统的运作还是比较高效的。
从美国回来之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异地约外路考的过程。因为回来之后我搬回上海住了。考试变成了要利用出差机会到北京客场作战。最起初约了一次今年1月4日的,结果因为公务繁忙去不了。后来约了一次3月23日的,上午练习半天,下午考试。因为8个月没摸车了,有点生,上午练习的教练指导也不是很好。下午考试时,一紧张,居然忘带安全带,当场就OUT了,很郁闷,好不容易来一次就这么给出局了。
4月10日我又有了一次机会,但那次没约到训练,只能直接上阵。一开始开得还是不错的,转弯调头之后,按道理应该往中间变线,然后找机会停车。但我看旁边的考官一直不吭声,我也不敢自作主张变线。等到要回到起点的时候,不得不变线停车了,我才勉强变线,后边一辆车过来,我赶紧刹车,避过之后,继续往路边去停车,忽然听到嘭的一声,我的心都凉了,车撞马路牙子了。当然又过不了了。
因为这两次经历,这个外路考便成了我一个心结。大老远地跑过去,不知能不能过,如果不过,还要在北京呆上个10来天等下次考试,不然就白掏路费了。心理压力巨大。7、8月一直都想去考,约了好几次但最终都因事去不了。让我对东方时尚的约车员都不好意思了。最后,定在我已经把所有事办完,职也辞了的9月7日,孤注一掷了。因为再不考,我马上去英国一年,回来之后2年的学车有效期就过了,之前的几项考试和学习就都白费了,只能从头来过了。
真是一场煎熬的过程。6号来到北京,老同学海华夫妇便热情地替我免费陪练兼接风。7日,北京还下着秋雨,路面湿滑。一到驾校,发现考试路段全变了。既包含坡起加转弯一起,还有繁忙的公路加林间小道,起伏路等。相比之下,三四月份那是的路段真是小巫见大巫。心里当场就捏了一把汗。幸好我一车加我一起只有要考试的两人,我们比别人多一半的时间练。我第一把上来就老开错,一直就挨教练骂,骂得挺狠。不过开着开着就有些信心了,而且觉得这教练不错,骂的都是对的,还给开小灶练个别技术环节。感觉比较像桩训那教练。这样我心底隐隐有些预感,今天能过。
从上午训练完到下午考试,中间这三四个小时是最难熬的。在一个警官以北京方言故作幽默地训话之后,大家像黑压压的鸭子一样等着被叫号上考场。大气不敢出,什么事也做不了。和我一起学车的那人先去考过了,他是一个90后,却留着小胡子。这也给了我一点压力。我是比较晚上场的,被安排在一车里面第三个,按道理应该穿过马路和小倒把车开回起点的。不过那个警察急着回家,忽然让我考一个马路奔跑和调头,后来我就过了,虽然是80分(我也不知20分被扣在哪里),总之没出大毛病就过了。
现在证件是当场可以取了。在两个小时之后我就拿到了那个绿色的小本,它可以让你使用6年。在东方时尚矫情煽情的感谢歌曲背景中,校长给我颁发了证件。。
接下来,我会去英国或者欧洲开车吗?看起来是遥不可及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