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lumn二周年合集

iColumn爱专栏(www.icolumn.net)诞生于2007年5月21日,至今刚好两周年。它来源于我脑海中对我们这一批生活在当前国际化背景下的同路人身上某种可能性的探寻,而随后它很快变成了现实。
中国的全球化一代(Global Generation,姑且也称作G2)已经浮出水面。国界对他们不再意味着高墙或者越位,飞行是生活的常态,维持母语和掌握英语成为互相消弭的两种努力,故乡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自我越发无处安放。所以我们总有继续追寻之心,却又偶有故园回望之怅然。
iColumn是第一个定位于中国这一G2人群的中文网站。它代表了一种行为,即全球化一代中国人的集体母语写作。诗人北岛说:“对于一个在他乡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母语是惟一的现实。”而在iColumn上,数十位背景各异却心灵相通的专栏作者,以一种NGO式的写作,用母语记录了中国人一步步而来的全球化历程。

2 year

DNC的博客之家

blogger-tent
当15000名媒体记者集合在美国丹佛百事中心民主党全国大会(DNC)会场里时,还有500名博客聚会在离会场数个街区之近的一个博客帐篷里向全世界发出即时的报道。在这个叫做“Big Tent”的临时博客之家里,他们有桌椅,有电视,有Wi-Fi,还有Google赞助的零食,饮料,居然还有10分钟的电动按摩椅伺候!
活动主办者之一是美国著名博客网站Dailykos.com。网站创始人马库斯•毛里萨斯(Markos Moulitsas),他在2004年成为最早报道美国大选的个人博客之一。但是他当时深感大会对待传统媒体和草根博客冷暖不一,博客们工作环境很差,不能保证上网。这次,自从在15个月前,丹佛被选为民主党全国大会举办地之后,他就找到了丹佛当地的合作方,在临近丹佛最繁华的第16街,找到一个地方,可以摆下一个两层的白色大帐篷。
找到地方之后,便是寻找赞助商,Google、Digg、Skype等大IT公司都慷慨掏出了腰包,各自提供财物。Google CEO施密特更是在Big Tent开幕之后前来发表了演讲。他们知道时到今天,博客比记者还厉害。
Google的感兴趣不出人意料。因为Google一直在寻求自身在内容产品上的突破。今年大选,他们更是开设了专题网页(http://www.google.com/2008election/) 。主要是利用他们收购的Youtube作文章,在上面为两党罗列了很多视频。而在百事中心会场里,Youtube开设了一个现场专区,想当电视记者的与会者都可以直接走到摄像机前过把瘾,当场录制的播报视频同步发上Youtube。
政治与博客的结合是近来的新热点。本次DNC大会首次提供了200个博客的采访证,这使一众传统媒体也艳羡不已。博客们发挥了小报记者的功能,将政治人物的一举一动逐一放大。拿这两天来说,共和党新晋副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Sara Palin)就成为博客们火力的集中目标。诸多关于她的不利传闻在博客上传播,首先是怀疑她最小的儿子其实是她女儿所生,其次又传播她因为早年饮食可卡因而产下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症的幼儿。又有一张据称是她在10来岁参加选美之前的黑白裸照上网,最新消息是她的丈夫曾醉酒驾驶,以及她曾主管的小镇骗取了联邦政府的高额补助。亲民主党的Dailykos博客更成为攻击佩林的主力。
而Dailykos的鲜明政治立场使其很早便实现了广告盈利。目前,该博客有19名作者。网站运营方不需要给博客支付稿酬,因为能成为Dailykos的作者就能使他们取得名气和地位。网站每天的流量达到100多万。为Dailykos写作相当于为一家富有影响力的大报撰稿。而Dailykos也顺利地在旧金山湾区租了办公室。
所以当Dailykos想要举办这么一个博客帐篷大会时。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博客蜂拥而至。他们需要先期注册报名,才能拥有一席之地。Dailykos的执行主编苏珊•加德纳(Susan Gardner)说,民主党大会的组委会对Big Tent又爱又恨,因为他们既想需要博客的推波助澜,又担心失去控制。可是“这里面没有麦凯恩的支持者,最多有希拉里的支持者。”所以其实是不用担心的。
都说民主党很会进行网络竞选,然而他们这次大会的网站却不如共和党的,大会网站显得有些凌乱。而共和党内嵌了Google Calendar,显示大会日程,井井有条。可惜他们的大会被飓风吹散,七零八落,大部分议程都无法正常进行,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ThinkAge Magazine》出炉

《ThinkAge Magazine》: http://lee.icolumn.net 会是我的一个文库,比较正式的文字。包括以前8年写的,还有现在在icolumn主站写的一些,做一个收集。排成比较像杂志的版式。
而这里还会继续保留,写一些口水,不成文的东西。版面这么空旷,好像符合你们心里的一些寂寥。
而浮生本也寂寥,于是我们需要靠得更近。

今年2月在马来西亚接受《中国报》记者采访谈大陆博客

中文書寫.蓄勢待發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fw123.blogspot.com
中文部落格圈(Blogsphere)主要地區,自然是以應用中文最頻繁的中國、台灣地區和香港特區為主要板塊,它們的發展情況牽動著其它中文部落格圈和世界的目光。
既然中國擁有在數年前依靠部落格成名的木子美、流氓燕、芙蓉姐姐等人,以及徐靜蕾那樣以娛樂和記述自己的生活為主的部落客,那台灣就有“彎彎”這類創造、抒發個人情感和展現專長的部落客互相輝映。
台灣的彎彎部落格以創造反映生活的可愛大頭貼,成為華人部落格圈中爭相轉貼的對像,最后還出書成為作家,在中文部落格圈中也有龐大的支持者。
這些現象意味著中文部落格的發展,並不遜于以英文為載體的部落格,而中國本土的著名部落格更是受到國際矚目。Tony Lee
李梓新表示,目前在中國已有不少人寫部落格,尤其是大學生。”
中國汕頭大學的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兼公共事務主任李梓新說:“在中國,寫部落格(中國稱為博客)已是不少人,尤其是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中國超過13億的人口中,目前已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寫部落格,從學生、農民、知識份子,以至人大的代表,都以部落格發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撇開宣傳目的不提,從整體來看,這無疑已是一種難以抗拒的趨勢。
然而,這龐大的部落客人數,多集中在中國東部,這和國家的發展步伐息息相關。
“目前,把中國西部代入談部落格並沒有什么意義,這是由于相較于東部,西部的知識水平還有待提升。”他提出中國東西部寫部落格人數差異的原因。
即使如此,中國人口力量依舊有能力把部落格熱推向高峰,成為中文部落格圈的重要指標之一。
把視角轉至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台灣,當地部落格數量或許無法與中國比擬,但其發展速度以及對東南亞中文部落格的影響實不低于前者。
嚴格上來說,台灣地區的部落格起步比中國來得更早一些,唯依照目前的發展情勢來看,前者在這個網絡文化的前進速度看似稍為弱于中國。
然而,台灣的部落格文化卻對東南亞的中文部落格圈有著不小的影響,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由中時電子報舉辦的兩屆華文部落格大獎,匯集了不少中文部落客的目光。
該比賽首屆和次屆的參賽者數目中,分別有3931個和2757個部落格報名參賽,成為中文部落格圈的重要指標之一。
相比中國和台灣地區,中文娛樂事業發達的香港特區,在部落格發展方面反而較為遜色。
有學者認為這是由于當地的言論和思想較為自由,以致當地人對于部落格這樣一個以言論自由為表征之一的網絡科技,興緻缺缺。
本地資深網絡媒體人兼部落客胡祿豐則有不同意見,他認為香港人已從部落格跨越至以影像呈現的播客(Podcast),把多媒體功能加入部落格之內。
放眼東南亞的國家之中,大馬擁有不少的中文部落客,而且活躍程度不亞于中國和台灣,這從2006年《中時電子報第2屆華文部落格比賽》近百個大馬的部落格參賽,8個部落格入圍初賽就是最好的證明。
此次來馬視察媒體生態的李梓新認為,由于中國未有強烈的大中華圈概念,因此並未真留意到台灣和香港以外的中文部落格。
但是,經此一行,他發現大馬的部落格文章呈現手法近似中國,這已在他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