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史华盛顿

我已经在华盛顿的街头转悠两天了。天是浅蓝的,建筑都各有风格。没有一座灰扑扑的毫无创意的火柴盒。市中心的富兰克林广场,绿草如茵,看起来一片祥和的样子,白天也有很多黑人在那里懒洋洋地晒太阳,晚上便变成暴力或者行乞的温床。
华盛顿是在早晨的微风和清新的空气中迎接我的。从杜勒斯机场出来,它想要展现的是开阔的胸怀。机场有一个出口直接通向路边,供人开车来接旅客。坐在curbside的石墩上,看着遥远飘着的星条旗,知道这里是美国首都了。空气却给人一种散漫感,好像随时可以在晨光下坐着直到天黑,或者随意走动。旁边的美国人说,Olympics在北京,你们却来这里?
K1401,好像是一个特务的接头暗号,这却是我们的大本营地址。华盛顿南北向的街道是以ABCD……字母顺序排列的,东西向是从1开始计算的。这是这个人造首都的编码方式,它符合波托马克河边的五角大楼的思维。简单,有效,却充满程式感,这是美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环。
这是一个按照政治模式设计出来的首都,各种功能性建筑都安排有致。从国会山到白宫,从林肯纪念堂到华盛顿纪念堂。白宫比想象中的要小。在建筑理念上,当北京处处宣扬它的宏大以及至高无上时,华盛顿在体现必要到庄严感到同时,还体现了有自制力的简约。它是想服务的,而不是想盖过一切的。
林肯纪念堂给人的感觉最深。白色的罗马式圆柱,伟人端坐正中。左手作“A” 字,右手作”L”字,是Abraham Lincoln的缩写。门口地面上有字迹“I HAVE A DREAM”,马丁·路德·金当年正是在这里向绵延数公里的人群献上他激动人心的演说。
i have a dream
当一切伟大的想像呈现在眼前的时候,平凡与世俗会跳出来扮演它的消解作用。芸芸众生觉得英雄或者总统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因为他们也同样生活在这个时空,一切不再只是电视中的聚光灯,或者带着霸权的文化传播。

我还在适应食物、微笑以及如何购买热狗。在这边呆了4个多月的L已经轻车熟路地走进咖啡馆自助地拿起杯子接咖啡,再倒入skim milk然后再端着盘子付钱。3块多的咖啡也用信用卡,因为美国的税率会把你找得满身零钱,精确到cents。我们坐在富兰克林广场北楼下面的咖啡馆,谈起了中国,谈起了未来,才觉得自己是到了美国。抬头望望窗外,开始有中美互相reflect的感觉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