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港大新闻研究生上海招生说明会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
2008年研究生上海招生说明会

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Journalism and Media Studies Center, JMSC) 定于2007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时至5时,在上海复旦大学皇冠假日酒店举办2008年研究生项目招生说明会。届时,中心总监陈婉莹教授将莅临,解答申请者的疑问。同时,也将与新闻业界同行交流新闻教育与实践的思想心得。
活动地址为:上海复旦皇冠假日酒店二楼光华厅1-2号会议室 (邯郸路199号,与国权路交界,复旦正校门斜对面),电话 021-55529999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简介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位于香港大学历史悠久的仪礼堂,成立于1999年,是亚洲一流的新闻教育机构,旨在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新闻人才,为国际传媒业输送亚洲的声音。
中心提供本科学士与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课程,由香港大学授予正式学位。专业型新闻硕士(Master of Journalism, MJ)学制一年。研究型哲学(新闻)硕士(MPhil)学制二年,硕博连读四年。还经常举办各种研讨会、工作坊,并为新闻从业人士开设各类专业培训。
新闻学硕士 (Master of Journalism)
作为香港第一个专为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项目,新闻学硕士课程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业课程,包括:媒体法和媒体经营与管理,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新闻报导与写作,财经新闻报导等。课程为全英教学,学制一年。毕业生在香港及海外的各大中英文媒体从事新闻工作。目前大陆学生毕业后均可顺利在香港就业,包括《亚洲华尔街日报》、凤凰卫视、南华早报、《明报》、《星岛日报》、《亚洲周刊》,也包括北京的媒体,如《华盛顿邮报》北京分社、《中国青年报》、《China Daily》等。

报名截止日期二零零八年二月二十八日。详情请参阅http://jmsc.hku.hk/cms/content/view/189/73/ (英文)或
全新开通的大陆招生中文网站:http://jmsc.hku.hk/chinesere
MJ入学要求:
(1) 填写申请表
(2) 语言测试:托福600分(新托福100分)或IELTS 7.0(其中没有任何科目低于6.0)以上
(3) 需通过笔试、面试(英语沟通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国际新闻与媒体认知能力)
(4) 本科毕业,成绩优秀,不限新闻专业,欢迎有新闻从业经验的人士报考。
(5)  录取程序
• 2008年2月28日 申请截止
• 3月    第一轮筛选,通过筛选的申请者会被邀请参加笔试
• 4月    通过笔试的申请者被邀请参加面试
• 5月        录取名单公布
学费
MJ学费每年十万港币左右
生活费用为每月五千港币左右。
奖学金计划
MJ学生可以申请奖学金,包括“颜石兆明纪念奖学金”(提供全额学费十万港币),及其他多种形式奖学金。
新闻实习培训计划
为了提高学生的新闻实战技能,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新闻实习培训计划,为学生在本地及外国媒体开拓不少实习途径。学生一年可获得两次实习机会,夏季实习通常进行两至三个月,冬季实习约一个月。从1999年成立后先后有百多名学生在香港和海外的中英文媒体进行实习。历年来,港大新闻硕士生曾到路透社、美联社(AP)、彭博社(bloomberg)、《亚洲华尔街日报》、国际先驱论坛报、丹麦电视台、纽约《新闻周刊》、南华早报、《明报》、《星岛日报》、中国《南方周末》和中央电视台等,体验并参与真正的新闻工作。
交流学习计划 (Exchange Programme)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新闻学学士项目的一个主要特色是国际化。本中心致力于课堂内教导学生丰富的新闻学知识,并在课外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我们鼓励学生和社会互动,学习全球化思维。在交流学习计划中,学生可以申请前往海外第一流的新闻学院进行为期一个学期或一年的交流学习。这些学校包括: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马里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丹麦新闻学院(Danish School of Journalism)。
师资队伍
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的教授,来自世界著名学府及媒体,包括屡获新闻奖项并曾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陈婉莹、《远东经济评论》前总编辑David Plott、曾效力美国ABC与 STAR TV的资深电子新闻工作者Jim Laurie。另外,在华文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力并关注传媒发展的名作家龙应台,亦为中心的访问教授。前《南方周末》主编,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作者钱钢是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负责人。
陈婉莹 (Ying Chan)
总监及教授
陈教授是一位驰骋于中英文媒体,香港、台湾及美国新闻界的资深新闻工作者。投身新闻工作23年的陈教授热衷于新闻教育及研究,1998年7月出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课程高级顾问,创设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在2000年2月,陈教授受聘为港大新闻学教授,并出任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的总监。她在大学还担任社会科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电子商务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回港就职前,她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客座教授、纽约市传媒研究中心学者。
1990-1997年,陈教授在营销70多万份的美国第一大都市报《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任资深记者,专门撰写美国移民政策及移民小区问题的报道。内容涵盖中美关系,美国、特别是华人小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她在1994年有关中国人蛇偷渡来美的系列报道赢得了多项国际及全美新闻大奖。陈教授所得奖项包括:保护记者协会颁发的国际新闻自由奖、哈佛大学倪曼奖学金 (Nieman Fellowship),因出色报道中美之间的人口贩卖活动而获得George Polk Award。
陈教授生于香港,长于香港,持有香港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戴维•普罗特(David Plott)
副总监及副教授
戴维作为一名财经新闻专家,有近20年的新闻报导和编辑经验。他在加入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前为《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总编辑。戴维于1987年加入道琼斯新闻社,曾于道琼斯新闻社纽约,苏黎世和新加坡分社任记者和编辑。1998年他成为道琼斯新闻社亚太区高级新闻编辑,管理该地区16个分社。戴维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获得学士学位,并于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任教哈佛大学文学和历史课程,他的文学创作和评论曾被刊登于《美国文学年鉴》(American Literary Almanac), 《现代文学评论》(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芝加哥先驱导报》(The Chicago Tribune)等众多国际刊物。
贝拉汉 (Thomas Abraham)
公众健康媒体研究项目总监及副教授
贝拉汉曾任《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编辑。来港前曾被印度畅销报章“The Hindu”派驻日内瓦联合国总部,斯里兰卡和伦敦等地方作通讯员﹐负责报道有关斯里兰卡﹐南斯拉夫和北爱尔兰等地方的冲突问题﹐以及有关世界贸易协商﹐人权和武装等事项。贝拉汉亦经常为英国广播电台评论有关南亚地区的问题。他在印度Madras University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贝拉汉2003年加入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任公众健康媒体研究项目总监及助理教授。他的主要研究范围为传染性疾病与其它社会危机暴发时的风险沟通。贝拉汉着有《21世纪的瘟疫:非典的故事》(Twenty-First Century Plague: The Story of SARS)。
罗礼贤 (Jim Laurie)
广播电视项目总监
罗礼贤从事新闻工作逾35年,其中26年驻足亚洲。自70年代初,他先后为《远东经济评论》(The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及《华盛顿日报》(The Washington Post)写稿,随后分别涉足电台及电视新闻工作。
1970年他首次被派往越南及柬埔寨担任报导越战工作。罗礼贤其后分别为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及美国广播公司(ABC)任特派电视记者,足迹遍及北京,莫斯科,伦敦,东京,马尼拉等数十个城市。
他于1999加入STAR集团并创立了STAR在亚洲地区的第一个夜间英语新闻节目「Star News Asia」。随后又创立了屡获奖项的电视节目「聚焦亚洲」(Focus Asia),该节目在美国公共广播事务局(PBS)多个网络播放。
麦康瑞 (Rebecca Mackinnon)
副教授
麦康瑞是一位资深记者,网络媒体先锋和中国通。2007年1 月她加入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成为助理教授, 负责新媒体。她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中国网络媒体, 网络时代的新闻发展趋势及企业对言论自由和私隐的社会责任。
说得一口流利普通话的麦康瑞曾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亚洲东北地区工作12年,由1998至2001 年担任CNN驻北京首席记者,2001 至2003年任CNN驻东京首席记者,另外也被派到南北韩,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国家报导重大新闻事件。
麦康瑞在来香港之前是哈佛法学院伯克曼网络与社会中心(Berkman Center for the Internet & Society)的一名研究员。她是国际性网络公民媒体网站「全球之声 」(GlobalVoicesOnline.org) 的创立者,该网站获得2006 Knight-Batten Awards的新闻界创新奖(Innovations in Journalism)。她的博客是:RConversation.blogs.com。
麦锐哲 (Gene Mustain)
新闻采访与写作项目主任及副教授
麦锐哲是资深新闻人、作家、教育工作者,曾报道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就职典礼、英国与爱尔兰共和军的冲突,并为《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撰写特别报道,为美国ABC广播公司时事特备节目「20/20」的美国黑手党报道专辑提供咨询,并与人合着了三本有关真实案件的书籍。此外,麦锐哲是多家世界知名报刊如《纽约每日新闻星期天周刊》(New York Daily News Sunday Magazine)、《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的自由撰稿人。1999年,他是纽约大学的新闻写作客座教授。
韦杜灵 (Doreen Weisenhaus)
传媒法项目主任及副教授
韦杜灵于2000年1月加入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来港前曾任《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市政新闻编辑,曾任《纽约时报星期天杂志》(New York Times Sunday Magazine)法律及政治编辑,以及《全国法律周刊》(National Law Journal)的总编辑,这是全美律师中发行量最大的刊物。报刊在她的领导下,屡获大奖,得奖报道项目包括与环境有关的事件、种族歧视、死刑及其它广受关注的诉讼案等。她曾任纽约市刑事检察官, 芝加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及Milwaukee Journal的记者。韦杜灵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法律学院及西北大学新闻(Medill)学院。
杨社祥 (John Young)
教学顾问
杨社祥曾任加州贸易投资代表处(香港/中国)副处长,他在来港前曾任旧金山前任市长Willie L. Brown Jr的特别助理和顾问。杨社祥监管Brown市长第一年度预算的进展,实施立法和行政措施,促使该届市政府由财政赤字转为盈余,达到收支平衡。杨社祥也是一名资深的自由撰稿人,他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获得学士学位,又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Stanford Law School)获得法律博士学位。
龙应台
教授
台湾作家,着有《野火集》等多本着作,在两岸三地的多家知名报纸有个人专栏。1999至2003年期间担任台北市文化局长,对台湾及大中华地区的现代文化政策有很深影响。龙应台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她于2004年8月加入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
钱钢
中国传媒研究计划负责人
著名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作者、曾作为常务副主编在1998年至2001年主持中国最优秀的报纸《南方周末》笔政的钱钢,现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hina Media Project)主任、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钱钢自1979年成为职业记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知名军事记者,曾任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钱钢曾参与创办《中国减灾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钱钢是当代中国调查性报导最早的探路者之一,对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均有长期实践,是富有经验的传媒组织者和熟悉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灾害史的学者型传媒人,对中国报刊史研究和报刊关键词计量研究亦有独特建树。钱钢的作品《唐山大地震》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法文,是美国和香港若干大学的新闻写作课教材。其代表作还有《大清留美幼童记》(与胡劲草合作)、《大清海军与李鸿章》(原名《海葬》)、《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与耿庆国合作主编)等。
毕业生就业
2001-2007MJ
媒体(60人)
包括Bloomberg 彭博社、CNN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亚洲华尔街日报、Washington Post 华盛顿邮报、CBS 北京分站、Reuters 路透社北京站、Forbes.com 福布斯、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国际先驱论坛报、ABC.COM、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社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新加坡报业集团、Media Corp 新闻集团、Phoenix TV 凤凰卫视、China Youth Daily 中国青年报 等国际国内媒体
以及香港本地媒体:南华早报、英文虎报、香港电台、亚洲周刊等
学术深造 15人
其中包括:
哈佛大学法学院、斯坦福大学MBA、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等
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 8人
商业(16人)
瑞士信贷、AIG保险、摩根基金、汇丰银行、奥美公关、路透财经、UBS投资银行、香港马会、朗文出版等
联络方法
地址: 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学仪礼堂G24室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
电话: (852) 2219 4113
传真: (852) 2858 8736
网址: http://jmsc.hku.hk
电邮: jmscmj@hku.h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