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

30年前,16岁的他飘洋过海,到泰国曼谷,以投奔他的伯父,准备”黑”在泰国混一番生活。那时他叫林雄伟,是一家潮州人家庭中的第二个孩子,上有姐姐下有弟弟。
30年后,他叫Suwan Puepong,在曼谷郊区经营一家专门做水泵和发动机零件的工厂。买了两套房子,娶了一位泰人和潮人的混血太太,有一男一女,接下来考虑送他们到国外读书。
从小没怎么读过书的他泰语流利,潮语未忘,还会说一点英语。用Hotmail邮箱,做英文的公司介绍册,开丰田车,回中国参加广交会,也带孩子回潮州。只是两个孩子不会说潮语,太太也只能简单潮语会话。
自小的时候,这位表哥只是一个记忆符号。知道有这么一个亲戚在泰国,但基本没有接触过。泰国是遥远而多金的。表哥的伯父回国来,会住在潮州的华侨旅行社,亲戚纷纷去和他会面,他发红包给小孩子们。印象中他经常戴着粗重的金项链和金戒指,稀疏的头发整齐地梳向一边。那是我心目中典型的华侨形象。
表哥靠伯父和亲戚的一些帮忙,慢慢在泰国开始自己的工作。前十年一直解决身份问题。第二个十年他开始做水泵零件,渐渐变成了工场老板。
10年前,弟弟在家乡混不下去,跑到曼谷投奔他。现在他安排弟弟在曼谷150公里外的小镇管理自己的另一个工场。而当年他投奔的伯父几年前去世,他经营的中国酒楼也日渐凋敝。伯父的儿子现在也帮他做事。
1月初的雨夜,我在曼谷的Central World商场下,和表哥重逢。这个商场一年前被红衫军纵火,花了几个月整修才从新开放。我们在7楼吃日本菜,看得出他喜欢日本制造的东西,这也是80年代的情结之一。商场里人来人往,很多华人面孔的青年,都在讲泰语。表哥说,现在很多华裔青年也用泰名了。我忽然想到,就像美国,包容度高的社会,人们会更愿意全面成为新社会的一份子,而抹去原来的痕迹,不分你是德国人还是荷兰人。相反,在马来西亚印尼这样对华人不尽友好的国家,华人反而要抱团保留自己的身份认同了。
第二天他带我参观泰国皇宫。他是泰国人免费,我是外国游客,脖子挂着相机,走到门口被人拦住要买票。国家是一种选择,而不管出身。
下午他带我去参观他的工场。我承认我从小的想象过高了。曼谷的郊区地带,就像汕头的市容一样,杂乱而带着灰色的愁容。我们的车越过一群摩托车队,转到一条田埂旁的小巷。那真是一座条件艰苦的工场,而不能称为工厂。但我在总经理房间里还是看到了设计精良的产品图册。生活就是那么具体,没有太多天堂。华人离乡背井来这里,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勤奋,在东南亚成功不是偶然的。
我本来想和两位外甥多说几句,也准备好说英语。可惜交流显得有些突兀。只好See you next time了。

永不停歇的旅行

选择柏林作为这段旅途的终点,并不是当初的刻意而为,现在看来倒也合时宜。这是一个过去和现在相互打量的城市,每一处景致无一不提醒你人世变迁。
明天,然后再明天,我们的生活频道将不断切换。一切那么扑面而来而未有准备,一切那么模糊而未曾清晰。那将是一场无法提前预订的旅行,不知何时Check in, 也不知何时Check out.

巴黎浮光

从马德里飞巴黎戴高乐机场,停在B航站楼这个有点像老虹桥机场的出口,服务员的英语明显比西班牙人好起来。本来做好和老黑们共挤一车的心理准备,可是一直等不到所谓的350路公交车前往市区,只能去买了火车票上RER B线。
到了车上才发现还是得和黑人兄弟济济一堂,巴黎北区是典型的黑人聚居区。而那火车破旧得开起来像开山裂石,行李和人一起拥在过道,幸亏我们还有座位。坐了半个多小时昏昏沉沉,后来又上来三个上海人,看来是在当地居住的,但说话都以“娘比”结尾,然后用眼光打量着我们。
RER B可以免费换乘地铁,但巴黎的地铁系统只能说比混乱的纽约地铁略好。到处涂鸦和灰尘,让人需要保持警惕的气氛,又不报站,车到站时需要乘客手动开门。让人迫不及待地想钻出地面。
我们住在Republique广场附近的一座号称三星的小旅馆。在欧洲,四星和三星是两个世界的区别。三星的标准就和国内招待所差不多。而巴黎的三星价格,比马德里的四星还高。
day-2-430
塞纳河上
我承认我已经对博物馆感到厌倦。但欧洲本就是博物馆的天堂,何况在巴黎。卢浮宫之大之丰富,大英博物馆也比不上。可惜游客太多,而且又允许拍照,简直成了一个主题乐园兼人肉超市。由于时间所限,我仅花了一个小时就把镇馆三宝都看了:蒙娜丽莎、维纳斯和带翼胜利女神。在这三宝面前,人头涌涌,可怜蒙娜丽莎原作只有4开大小,远远望去笑容模糊诡谲。不过以我这种到此一游的心态,也算见过世面。
其他的无数博物馆,因为有32欧两天的博物馆通票,让你感觉不看白不看,但其实也是看不完的。比如收藏印象派莫奈等人画作的奥赛博物馆,比如罗丹花园,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这票还包含了巴黎圣母院和凡尔赛宫,在2天之内完成这几十个去处是不可能的。我沿着有点灰色的塞纳河边走着,旅途中段的倦怠实在挥之不去。
凡尔赛宫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著名的镜厅现在看来未必出奇,但在18世纪则是傲世瑰宝。中国人对这里的印象就是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却不知它还有一个怡人的后花园。从后花园出去有一个大湖,在湖边趟下看野鸭游泳,让我意识到我就像一个老年人一样更爱自然的花花草草。
day-3-144
凡尔赛宫
从凡尔赛回市区要坐RER C线,路上经过埃菲尔铁塔。本来只想看一眼外观的我们越走越近,为了让其乐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童年记忆,就让他在铁塔下面坐了旋转木马。后来更一发不可收拾地买了步行票爬了上去。英勇的其乐毫不畏惧地爬上了铁塔的二层平台,俯瞰整个巴黎夜色。后来还买了一个铁塔模型留作纪念。那店还特地说明这模型是Made in Paris.
day-3-623
day-3-396
回到我们的小旅馆,发现我们的衣物丢了,因为我们锁了门。只有服务员作案的一种可能。可是不负责的宾馆说清洁工是外包的,而且鼓励我们去报警。但报警是无效的,他们说。我们去了附近的一个警署报案,碰到了一位警察,他大概是我们这次在巴黎邂逅的最友善的法国人,但他爱莫能助。
对我来说,巴黎最好的三个地方,应该是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和罗丹花园。可惜我并不喜欢这座城市的气氛,和沙尘。
day-3-46
罗丹花园最漂亮一角

伯纳乌探秘

在马德里的时候,住在西南边的城市边缘,后来发现附近居然是马德里竞技队的主场文森特·卡尔德隆球场。这个球场在一条小河边,有点像工地,离最近的地铁大概走路也要15分钟,不像伯纳乌那样一出地铁就是。也没办法,和皇马这支世界上最豪华的球队在同一个城市,其他球队都有点灰头土脸。(见下图)
april-5-39
言归正传。4月5日这天,我特地去了伯纳乌朝圣。地铁专门就有伯纳乌这一站,在马德里的中北部。还没出地铁,就可以看到通道里的耐克C罗广告。到了地面上,一座灰色的大建筑就在眼前了。这就是著名的伯纳乌了吗?
april-5-42
果然是。而且我还意外地发现了死对头巴萨的战旗在伯纳乌上面飘扬,怎么回事?原来参加西甲的20支球队的旗帜都插在这里。虽然去的那天是周一,但买票入场参观的人居然还多到要排队。
门票是15欧元一张,之前一周在诺坎普球场,我就没有花钱进去,毕竟我不是巴萨球迷。但作为全球闻名的皇马主场,花这个钱我还是愿意的。
这张门票可以带你去七个部分参观。首先是坐电梯来到球场最高的看台作一个鸟瞰。那天阳光很好,场地上有工作人员在打理草坪。
april-5-53
april-5-64
伯纳乌的座椅,也不是特别干净的。
然后再坐电梯逐级往下,先来到皇马纪念馆,参观球队历史的展览,然后就来到荣誉室。皇马这么多年来夺得的几十座奖杯都在里面,包括他们前无古人的九座欧洲冠军杯。还包括效力过球队的各明星夺得的世界金球奖等。像齐达内、罗纳尔多、菲戈、小贝、欧文、劳尔等,还有他们的战靴。
april-5-83
劳尔的球员证
april-5-98
恰同学少年
april-5-118
肥罗1997年的金靴,唏嘘啊
april-5-128
当年皇马到北京和健力宝龙之队打热身赛的球衣还在博物馆里,在狱中的健力宝老总张海可以放心了。
april-5-140
效力过皇马的所有球员
april-5-153
皇马夺得的9座欧洲冠军杯
april-5-165
C罗的红色战靴
april-5-166
奇怪,很难看出卡卡的脚其实比C罗大。
你还可以和C罗或者卡卡做一个虚拟合影,照片拍出来他们和你勾肩搭背,像好兄弟一样,其实是电脑效果。同样的还有大耳朵冠军杯。不过最后一张照片要我11欧,我就没有要。
再下来就是开始进入球场草坪。你可以来到贵宾室,坐坐桑斯、弗洛伦蒂诺等大人物的座位,还可以直接下到球场,在边上踩踩草坪。更可以坐上双方教练席和替补席,体验当卡佩罗的感觉。甚至可以充当第四官员。
april-5-186
低一点的角度看伯纳乌
april-5-194
贵宾席
april-5-203
开始进入到草坪
april-5-215
替补席,座椅和顶篷都是蓝的,这是皇马坐的,在右边。
然后可以进入球场通道和客队休息室。伯纳乌的主色调是蓝色的,在球员休息室也不例外。你可以看到他们的桑拿池,也可以看到小便池。。
april-5-223
更衣室
april-5-230
梅西来了也是在这里嘘嘘的。。
下一个项目是到新闻发布会现场,体验一下被提问,挥斥方遒的感觉。
最后一站,就是要你掏钱了。那是俱乐部的专卖店。西班牙关于足球的商品都比英国贵50%,无论球衣还是纪念品。我挑了半天买了一件带皇马标志的阿迪T恤,颇为喜爱。没想到在巴黎的旅馆里,给服务员偷去。不知现在这件T恤,套在哪个小子身上呢?
我去之后的一个星期,皇马在伯纳乌主场0比2负于巴萨。下个月,欧洲冠军杯决赛就要在伯纳乌举行,皇马连续第6年成了看客,他们最大的心愿,应该是巴萨不来这里吧。前进,穆里尼奥!

巴塞罗那第三天

img_9084
米拉之家
今天的任务是把Articket上面剩下的博物馆都去掉。不过早上还是先到了巴塞罗那大学。这座有560年历史的西班牙第一大学,座落在巴塞罗那闹市,却格外精致而幽静,有类似中国的小庭院,漂亮和花草和斑驳的拱门,让我想起厦门。其实这只是它的主校区,人文学院在这里。而整个巴塞罗那大学有86000个学生。
在巴塞罗那大学很开心地逛了一圈之后,我们来到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MACBA),这里有很漂亮的白色设计,艺术也很后现代。然后我们又到了巴塞罗那现代文化中心(CCCB),也就是介绍巴塞罗那地区历史的博物馆,不过由于这个博物馆有诡异的电梯设计,我们也累了,所以就没有多逛。一路穿过很漂亮的小巷去加泰罗尼亚广场坐地铁。巴塞罗那的特点就是酒吧多,气氛很闲适,又充满艺术气息,和伦敦风格不同。这样的街区多逛逛几次多舒服啊。
在加泰罗尼亚广场坐1号线再换4号线到Jaume I站,又穿过一条富有艺术气息的小巷来到毕加索博物馆,这里人气很旺,是主要的旅行者访问点,所以有点破坏了观赏气氛。不过我们已经开始审美疲劳了,又准备赶着去看米拉之家,所以也没逗留太久。米拉之家外观看起来和想象有点不一样,因为它就在巴塞罗那的“第五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紧邻着马路。这个碉堡式的家是一座五六层楼高的建筑,人气更旺,建于104年前,是富商米拉让著名设计师高迪设计的,有著名的波浪纹外观。里面有一层是主人寓所,一层展览中心,最漂亮的就是有各种形状柱子的天台。其乐小朋友很喜欢这里,留下了不少照片。
三四天的巴塞罗那之旅就要结束了,还有古埃尔公园没有去,著名的圣家堂我想明天早上去看一眼就算了,然后就要去遥远的Girona机场坐瑞安航空的飞机飞马德里了。

巴塞罗那第二天

d2-561
今天最大的亮点是蒙锥克公园,这座位于巴塞市区西南边的小山包含了太多的景点,包括国家博物馆、奥林匹克体育场、蒙锥克城堡、米罗基金会等等。我们也只能选主要的看看了。
从Paral-lel地铁站出来,就能看见一座小山坡,穿过颇具朋克气息的滑板场地,便来到山脚。结果发现山被封了,原来要绕到另外一边爬山而上,幸好不是太远。爬到半山腰,豁然开朗,巴塞罗那全城尽收眼底。巴塞罗那的主色调是黄色,大概是有遍布各地的黄沙路面和幼儿活动场地,大概是因为有耀眼的阳光,大概是因为干燥的地中海气候。但这种黄色映衬在山旁,映衬着远处蓝色的地中海,别具艺术感和气势。
占据最佳观景位置的一角,是一个中国人开的餐馆“望海楼”,一问,不出意料是浙江人。在巴塞罗那经常能看到很多中年上下的中国人,大概都是在这边经商定居的浙江福建人,而不像伦敦到处碰到的都是中国留学生。不过巴塞罗那却没有一个唐人街。
沿着山路前进,先到了米罗基金会。买了20欧7个景点的艺术联票。其实这7个景点,就米罗、米拉之家、毕加索博物馆值钱点,国家博物馆MNAC也不错,其他都是搭售式的,即使这样也值回票价,而且不用排队。所以这个articket还是挺推荐的。小捏对米罗的作品一见钟情。他的作品确实构思奇特,整个馆的设计也很有特色。可惜就是博物馆的礼品店太贵了,普遍比伦敦贵50%以上。
过了米罗,就去看1992年巴塞罗那举办奥运会时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经过跳水台的时候,我和小捏说,我还记得那时看电视,和我年龄相仿的孙淑伟、伏明霞在这上面,背景就是黄色的群山和建筑,今天看来果真是这样。奥林匹克体育场以现在的眼光看起来不大,目前也没有别的用途。不过当年在这么漂亮的山上办奥运会,应该是比较特别的。这个地方也是中国队的福地,汉城兵败之后在这里一雪前耻,得了16块金牌。尽管以现在的检测标准看来,应该有不少兴奋剂的嫌疑吧,特别是在游泳和田径项目。
从奥林匹克体育场往一个山坡转下去,哇,真是王者气势的依山建筑群。国家博物馆(MNAC)面对着山下的Espanyol地铁站,建出一座类似中山陵这样有中国特色,可以山呼万岁的大宫殿。下午的阳光正好,所谓下午,其实也7点了,这边用的是东一区夏令时,和中国6个小时的时差。但人们其实都按照这个时间推迟2小时作息。所以中午饭在下午两点,晚上10点才是晚饭的高潮。因为阳光也基本配合这个时刻。
在下午7点的阳光下,很多人坐在宫殿前的大台阶观赏美景,还欣赏着一位吉他手的演奏,真是赏心悦耳目。MNAC的建筑很赞,展品倒没有太多出奇之处。和英国很多博物馆局促的内部装置相比,西班牙的博物馆更像中国,有大块的空间和留白。当然,建筑是巴洛克风格为主。
从山上下来都花了半个多小时,第二天就这么结束了。

巴塞罗那第一天

img_8428
所谓著名的拉兰布拉大街。。
今天凌晨,并不easy的easyjet降落在巴塞罗那机场BCN,开始了我们第一次的欧洲大陆游。
和小捏说过,我对旅游好像只是为了完成对地图想象的落实,因为看过了太多次地图,想象自己踏足那片土地,总令人激动。然后发现各处生活都类似,人们无非衣食住行,这个地方在心目中也就会“祛魅”了。此刻,我就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下午看过了地中海。
巴塞罗那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道路宽阔平整,而有点中国气息,无论从多处可见的升降机摇臂,到灰尘飞扬的程度,还有英国根本见不到的菜市场,包括街坊之间交谈的亲密程度,都让人似曾相识。不过我在这里体会到的是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士的感觉——除了少数宾馆服务员能讲英语之外,其他都是两眼一摸黑,有时连比划都不通。
第一天的计划就是到市中心暴走。坐地铁从urquinaona站出来往南走,穿过几条弄堂就到了巴塞罗那大教堂前面,不过现在大教堂在装修,虽然免费进,但是又碰上在做弥撒,要等到两点才能进。因为在英国大教堂看得有点审美疲劳了,我们也就没有等。穿过一条小小的商业步行街,忽然就来到了号称犯罪率最高,也是最有名的步行街拉兰布拉大街了……
我立即做好了战时准备。手臂紧紧夹住挂包,拍照的时候也要小捏替我望风。小捏则有一条小绳子拴住她和其乐的手腕。我们走的只是拉兰布拉大街的南面部分。世界上的步行街基本都差不多,都是兜售各种旅游品的小店,以及进行各种赚钱买卖的街头艺人。我们看了高迪设计的一座房子,然后来到了大街南面的海边。
对于我们三人来说,旅行大概也就是来到一个地方,感受一下,放松一下,走马观花,也赶不及研究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没办法掘地三尺的地毯式轰炸,基本上能照顾到一些大景点,走到哪算哪,因为也要照顾到孩子的体力。于是我们在海边坐了好一会儿,又去巴塞罗那市区最大的公园的小坡上小睡了一会。可惜那个公园地面都是沙,风一刮和北京有的一拼。
晚上回来的时候,去宾馆附近一个居民区购物,那种感觉,真像中国。而身边确实也有好些中国人走过,看样子基本都是浙江福建一带的人。当然,他们有一些人也能讲西语了。另外还要说的是,都说西班牙物价低,我今天遭遇到的却比伦敦还高一些。在商场的专卖店里,一件巴塞罗那队的正版球衣,要卖85欧,而在伦敦牛津街最漂亮的耐克专卖店,相同的一件球衣才卖50镑,帽子这边是13.5欧,伦敦才7镑。其他的吃饭消费等,也没见便宜多少,可能要住下来才能有所探索。
晚上小捏出去觅食,也到了一家中餐馆,用两碗面解决了我们的肠胃抗议,也解决了一点乡愁。
这就是巴塞罗那的第一天,看到一个有气魄的海滨大城市,却没有惊艳。虽然我们住在第一大景点圣家堂的旁边,但还没有去,留一些期待吧。

妈屿岛

妈屿岛是在汕头出海口半小时船程的一个0.2平方公里的小岛。1985年,父亲带着6岁的我,去参加他们海南东方农场场友的聚会。那是我童年时不多的离开潮州的旅行,哪怕其实距离潮州只有40多公里。唯一的记忆是在海里游泳,后来耳朵进水还有点发炎了,还记得有一个非常80年代的招待所,而饭后老干部们和年轻姑娘跳起了舞。
在那10年之后,汕头海湾大桥建成,从空中经过妈屿岛,妈屿岛也成为了大桥的一个桥墩。这虽然方便了岛与大陆的交通,却极大破坏了妈屿岛的独立性,以及其神秘秀丽的景观。事实上,尽管我无数次地经过海湾大桥往返深汕,却再也没有造访24年前去过的这座小岛。
妈屿的命名是因为岛上有两座妈祖庙,前一座建于宋朝,后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什么同一个岛有两个妈祖庙?有一个传说是,老庙的香炉不知何故,一连三次滚落山坡,引起人们的猜测,大概是妈祖住得久了,想搬新居。于是,在香炉落地处,又建起一座新庙。岛上便有新旧两座妈祖“天后宫”。
妈屿岛上的人流,一类是香客,一类是原住民。原住民很多也依靠着妈祖庙的客流做点生意,另一部分则捕鱼为生。我拍了一组黑白照片,给这个多年后重逢的地方。

观音像,新加坡华侨捐建

岛上居民养鸭


杂货店

老屋和新房子相对

码头,渔船










河南来的军车,别克。

美国最后一夜

i-voted2.jpg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奔走,一个疯狂的计划,一个最终走完了的过程。就像在弗吉尼亚看到的这枚小标签一样:I voted.  And  we did it.
三个月来的日日夜夜,这逼仄公寓的霉味空气,窗外美好的华盛顿阳光和红叶,门口免费的热茶,“食堂”中餐馆热情的福建夫妇,办公室厨房里的小食物,深如战壕的地铁,Van Ness, Farragut North,Union Station这些地名,很快就远去了,冰冻在上一世纪。
我乐观地认为我会有和他们重逢的机会,却知道再无可能这8个人一起,在川菜馆辣出眼泪。时间让人学会洒脱,万物有时,光阴有果。
这些年轻人有他们美好的前程和光阴,他们已经跃马上路,开弓没有回头箭。而我也将继续自己的路,一切就像这光影下的手,斑驳不明。